close

  習近平上台之後,大聲說著:中國不談普世價值。原諒我在育兒部落格打上這麼政治的話語。

  出院前,婦幼給了我們一本洗澡書,希望在寶寶剛出生就讓她接觸閱讀。直到這兩個月才開始拿給小太陽看。

  無論是在洗澡,還是平常在挑書(對,小太陽會選書看),拿起書本總是喜歡反著封面看。當然,對嬰兒來說,正著看、反著看都差不多。大人在這時候絕對會插手,「你拿反了啦」、「這樣看才對」。原本蕾也是這樣跟小太陽說,並且把書本轉正。幾次之後,突然覺得為什麼一定要看正的呢?長大的過程中,我們被社會化/正確化。學業要進步,最好是名列前茅;職業最好是醫師、律師或電腦工程師。太多太多要求讓我們總是在追求完美和正解。但是,每一步的對,不代表最後的結果會盡如人意。我們首先關注形容詞(外來的評價),之後才考慮動詞(行動)和名詞(結果)。所以每個年少輕狂都吶喊著「做自己」,誰又真正做自己?不過都是同儕間的跟風流行。

  活在一個被建構的世界,不斷地解構與重新建構,不過在形塑正確,而不是找到真理。於是,什麼叫做「普世價值」?建構的世界中有一定的規則,譬如過去「同性戀」不被允許,而我們現在正在解構;又或者「女權」還是「性別平等」。這個世界是很脆弱的,每個人追求的正確,都是尋求和諧的共識罷了。人生就算只有十年,我們還是用整整十年正著看一本書,就是社會共識。或許孩子喜歡倒著封面看,也無關她未來會不會解讀錯誤,經過社會化後,她自然會被「正確」誤導。另一方面,孩子應該贏在起跑點/孩子應該快樂成長。各有各的說法,然而結果就是孩子更有競爭力/創造力,在往後推論便是「你的孩子真厲害」。總歸而言,我們試圖將下一代拉入自己建構的世界,絕大部分都是為了之後的評價。公公的弟弟從小就聰明,高中考上建國中學,大家津津樂道;公公是次子,夾在兄弟姐妹之間表現平凡,並不突出。三十年過去,(公公的)弟弟沒考大學,沒結婚生了個女兒不照顧,整天無所事事,混黑混白;公公雖然沒有大富大貴,至少娶個不錯的老婆,全家和氣,兒子(老爺)結婚生子,三代同堂。從小到大,公公沒接受過稱讚,樸實地踏著腳步,還是很快樂。

  我活在框架裡。讀研究所是為了證明自己聰明、有能力、有天分讀書;大學沒畢業就結婚生子,所以我得更努力讓社會看見我不是「人不輕狂枉少年」。不是為了錯誤在彌補,而是為了自己在生活;和公婆住在一起必須保持和睦,不要讓別人笑話我是沒有能力搬家,順道證明了我們都是好相處的人。這些是我的框架,因為我被社會化,即使自己思想擺脫,也逃離不了先生、公婆、爸媽乃至於整個社會對我的眼光。我可以視而不見,灑脫的過日子,不代表他們可以。

  孩子最難能可貴的是純真。純真不是無知,而是無須知。面對孩子的教育,不要被社會綁架。會有他們踏入社會的一天,在此之前,家長有責任保護孩子的小世界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親子共讀 繪本 反了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蕾娘 的頭像
    蕾娘

    煥陽記事

    蕾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